羊与中国现代文化
更新时间:2018-04-20 来源:中国肉羊网 浏览次数: 3634
1.在全国大、中等农业院校开设《羊生产学》课,培养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养羊科技人才
在现代中国,特别是1949年以来,国家对发展养羊业相当重视,在全国高、中等农业校,开设《养羊学》(1995年后改为《羊生产学》)课,在养羊业比较发达省、区的高等院校,设置了以养羊为主的硕士点、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,为国家养羊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大批高、中级人才。同时,在不同时期,在全国各地分别举办了各种培训班,培训了一大批不同层次、直接为养羊业生产服务的实用型人才。
2.应用现代科学技术,改造和提高我国的低产养羊业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,国家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加强养羊业生产技术基础建设,组织养羊科学研究、攻关,同时用现代科学技术,如地方良种的本品种选育技术,绵、山羊的人工授精技术,绵、山羊的杂交改良与新品种培育技术,优质高产饲草饲料栽培、加工调制和利用技术,天然草原保护、改良和合理利用技术,同期发情、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,集约化饲养管理和羔羊育肥技术,绵、山羊重要经济性状主效基因测试及分子标记技术,兽医疫病防控技术等在养羊业生产中推广和应用,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养羊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。
3.成立全国养羊组织
1987年9月,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成立。到2007年,在团结动员广大会员、广大养羊科技工作者,紧紧围绕我国现代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、围绕养羊科技创新为重任,通过深入开展学术交流、科技咨询、科技培训、建言献策等富有成效的活动,较好地起到了在养羊生产者、科技工作者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。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,从1987年成立到2007年的二十年间,共召开
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议18次,每次出席会议的一般有22~25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代200~350人,18次全国性养羊生产与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有关羊的繁殖育种、饲料与营养、羊产品初加工、草原与牧草、疾病防治等内容的论文1575篇,其中在大会上交流386篇,出版会议论文集10部,刊登论文873篇;同时分会会员著书立说数百部,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的养羊书籍主要是养羊学分会会员撰写的。在大多数会议期间,会议主办者还结合养羊主题组织大型文娱晚会,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。
在中国,全国养羊组织还有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。该分会2003年10月成立,由从事养羊业及相关行业的企业、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联合组织,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的分支机构、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。其宗旨是在行业中发挥协调、咨询、服务等作用,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,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,推动我国养羊业健康发展。截至2007年8月,该分会已分别在山东东营、吉林长春、甘肃兰州召开了每次有数百人参加的三届“中国羊业发展大会”,2005年10月,在四川南江召开了“中国南江黄羊发展大会”,出版会议论文集3部,刊登论文224篇。
4.举办“羊节”、“赛羊会”
为了调动广大农牧民、养殖单位养好羊的积极性,促进羊产业的持续、健康发展,全国许多养羊 地区纷纷举办“羊节”、“赛羊会”。如2002年8月陕西省麟游县组织并成功举办了“2002首届中国麟游布尔羊节”,主要内容:赛羊、种羊拍卖、经贸洽谈、项目签约、专家讲座、文娱演出等。大会主会场彩旗招展,彩球高悬,人喧羊咩,场面壮观,气氛热烈,吸引数万群众参加,对当地肉羊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、推波助澜的作用。